"不戰不和不守;不死不降不走!"是第二次鴉片戰爭時,兩廣總督葉明琛面對英軍攻城時名留"青史"的決策!這個故事是這樣的……

 

在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前,一群幕僚正和兩廣總督葉明琛報告目前的軍情,沉重的壓力,讓每個人都覺得心口好像壓了一顆大石頭,心情十分地壓抑。

 

"英軍就要打過來了,我們是否應該趁英軍尚未部屬完畢,秘密調集士兵,主動出擊,掌握主動!"旁邊的謀士向葉明琛大人獻策說道。

 

葉明琛徐徐回答:"清兵因為裝備遠遜於英軍,且沒有戰鬥意志,出城主動求戰,沒有勝算,只是徒增傷亡。"


……不能戰。

 

旁邊的策士,見先前所獻之計,不符合大人心中意旨,思緒電轉再獻一策:"那既然主動求戰沒有勝算,打不過英軍,大人是否考慮和英軍議和,為廣州的百姓免去一場刀兵之災,成就功德無量?"

 

葉明琛面露怒色說道:"我大清朝乃天朝大國,焉能乞和於番邦,我食朝廷俸祿,怎可做出此等有損國格之事,此事休要再提!"

 

……不能和。

 

策士見自己碰了一鼻子灰,只得小心翼翼試探說:"那英軍就要打過來了,大人是否要調集士兵建築工事,為防守做準備?"

 

葉明琛扶著鬍子,緩緩四顧週圍的幕僚,不及不緩地說:"汝等無須驚慌!吾自有打算。"

 

週圍的幕僚彼此互望一眼,搞不清楚大人心中的主意,而自己的意見,又都被駁回,只得默默退下。

 

在幕僚都離去後,葉明琛仰望著天,喃喃自語:"呂道長已經有了仙示,這英軍在10天內,必會退兵。唉,天機不可洩漏啊!"

 

……不用守。

 

但10天過去,英軍並未如扶乩之預言,就此退去,反而準備得更加扎實,眼看著就要發起攻勢了。葉明琛心中大亂,葉明琛素來相信的那位高人,那位高人給的意見,多次讓葉明琛在宦途上化險為夷,才讓他官拜兩廣總督,那位世外高人見葉明琛心中憂煩,因此就要葉明琛齋戒沐浴,開壇做法辦了場法會……

 

法會並沒有化解刀兵之劫,而英軍在準備充分後,終於發起攻擊了,在葉大人沒有任何作為的前提下,英軍一路勢如破竹,眼看就要攻入廣州城……

 

"大人,眼看城破在即,英軍攻入城內後,只怕大人安全堪虞,大人至今還沒有離開公署,莫非大人想一死殉國,為求青史節義之名?"幕僚小心翼翼的關心著。

 

葉明琛深深嘆了一口氣,眼中泛淚道:"上有高堂老母,焉可盡忠而不全孝……"

 

……不能死。

 

幕僚見葉大人眼中泛淚,心中也是非常不忍:"大人,既然有如此考量,英軍入城乃早晚之事,不如趁英軍尚未破城之時,開城乞降……"

 

"葉某因上有老母,不能為國家盡忠,豈能再做出如此喪權辱國之事。"葉明琛面容抽搐激動地說。

 

……不能降。

 

眼看英軍已經攻破城門,幕僚見事不可為,就對面色鐵灰的葉大人,大膽建言道:"大人,廣州城已被攻破,英軍馬上就要攻進來了,請大人隨我們先出城避一避,再謀後策……"

 

"胡說,我是父母官,守土有責,廣州已經在我手中丟失了,又因家有高堂老母,不忍殉國,豈可臨陣脫逃有虧職守,這焉是忠義之輩所為之事!"葉明琛勃然大怒道。

 

……不能走。

 

幕僚見葉明琛如此反應,只得搖搖頭,嘆了口氣,獨自逃命去了,留下葉明琛獨自一人獨坐在大堂之上。

 

幕僚臨去之時,回頭望見那孤獨的身影,葉明琛懷中還死命抱著呂祖師的雕像,口中喃喃自語,唸唸有詞道:"祖師爺為何欺我……”

 

而葉明琛篤信的那位高人,早已不知去向,不知何時已經離開廣州了。

 

而這位葉明琛大人,沒有意外地也被英軍俘虜,關押在印度孟加拉鎮海樓,一直到死!湮沒在歷史之中,大家對這個"偉人"也從未多著墨......

 

雖然,清朝已經亡國快要100年,但是像葉明琛這樣偉大的長官,還在各行各業、黨政軍、藍和綠裏悄悄地出現,用這六不的指導原則,處理著和我們息息相關的大小事,每次被我遇上,我就鬱悶地想先吐一口血,再給他譙出來。

 

很多人應該以為我誇大其詞,但其實身邊這樣的例子真的很多!

 

在下出國前最後一個工作的老闆,就是個這樣的天才。公司營運上只要不順利,就想找老師擺陣、改辦公桌座向、或是開壇作法,更誇張的是一聲不吭地跑去禪修,而不是去好好想清楚,問題到底出在什麼地方,到底應該要去如何解決問題,如果做生意是這樣搞,那我想我應該去好好打聽郭董家的老師是哪一個!(雖然最近跳了很多人……)到底郭董是拜哪一尊菩薩……

 

解決問題總是比較難,批評和把問題推給別人,還是容易點!所以無論是國事、公事還是私事,我們對問題的處理方式都差不多,能夠在第一時間就面對問題,處理問題和放下問題的人,應該還是少數。

 

有時候,我們怕的不是做錯事,而是不作為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afe C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